“疫情就是命令 务实就是担当” 学生工作条线积极投入抗击疫情一线体现担当责任

发布时间:2020-02-08

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党员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发布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责任。“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严峻的形势下,学校学生条线的全体老师一直坚持在防控一线,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岗位职责,携手并肩、众志成城,从宣传教育到防护引导,从信息摸排到危机防控,已成为他们当前的工作常态。


疫情面前,确保管理“无死角”!

疫情发生后,学生处副处长房晶老师成为“最忙碌”的人。作为学生相关基础信息统计的总负责人,她迅速从休假进入工作状态,第一时间开通了在线工作模式,“都通知到了吗?都统计到了吗? ”成为了她最关心的问题,从第一天开始,她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日报告”制度,确保了管理“无死角”和学生各类疫情监测数据准确无误。



学校两校区104位留校同学成为了她最关心的群体,动态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保障每一位学生平安是基本要求。于是,有序组织学生集中住宿,早晚两监测体温建立“发热台账”,一个个宿舍排查情况至深夜的,是她;部分学生清真餐饮有困难,主动协调解决,迅速调研相关情况推出清真餐饮系统解决方案的,是她;有教师因为隔离无法到校值班,主动顶上去的,是她;某学院一名留校学生因体温偏高心理压力大,第一时间主动关心平复学生情绪,依托校心理咨询中心组建24小时心理援助QQ群的,还是她,21日以来,心理援助QQ群共接受各类咨询达400余人次,心理干预12人次……

正是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让学生情况保持了稳定。房老师说,她已经是学生条线的“老兵”了,在关键时刻坚决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与大家一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击疫情,青年就应该在最前线

25日,上海进入防控疫情的攻坚期,位于上海西大门的嘉定区有大量的志愿者缺口,住在当地的校团委副书记郭晓蓉得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并如愿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负责社区预约口罩登记这一需要“直面大众”的工作,面对风险,小郭的父母都有点担心,但是她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团干部,在全国共抗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就应该在最前线!”

在登记点,她负责查验居民证件并按发放口罩购买凭证。现阶段预约的多是当地人,她借助自身“方言”优势,对一些不理解预约工作的居民耐心解释、细致劝导。有外籍住户因语言问题无法办理,她迅速了解并向对方介绍具体规定。服务期间,有居民借预约的机会“透透风”进行闲聊,她第一时间劝离。随返沪人员增多,社区防控压力将逐渐增大,郭晓蓉表示,自己将持续支援社区,并积极动员身边的青年参与志愿者工作。

在志愿服务之余,郭晓蓉还不忘记本职工作,当看到很多同学因假期延长而有些迷茫时候,她积极调研学生需求,探索线上活动安排,考虑到上半年有多项创新创业赛事举办,她邀请多方专家为学生开设线上辅导课程,将创新创业活动从宣传、辅导交流、评审答辩等全部采取“无接触”的在线模式,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


带病坚守,特别有爱的 “微信轰炸”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体辅导员都在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身在河南老家的材料学院辅导员赵璞老师身体抱恙,每天都要挂6个半小时盐水,但是从学校和学院布置疫情防控工作起,她就没有遗漏过一条通知,没有放松过对一个班级、一个学生的排查和上报。她说,“我是对学生最熟悉的人,还是我来联系!”

就这样,她带病与每位学生保持沟通,“老师,公司通知我面试”“老师,我家附近有人被隔离了”“老师,我外甥感冒了”……遇到各种问题的学生,她耐心一直回应,“我来处理”“别担心,你们自己注意安全,减少外出,有任何情况跟我说”,不管多晚,只要有学生的信息,她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同时,她充分依托网络平台,采取各种模式让学生“忙碌”起来,以学院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推出   “防疫知识竞答”等栏目,开展科学防疫知识普及、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她推出“健康生活动起来”,采用学生喜欢的打卡等手段进行防疫心理疏导等工作;她查找各种资源,鼓励学生把握时间、努力提升自我、停课不停学;她对毕业班学生重点关注,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这种耐心细致的工作,让每个学生纷纷竖起大拇指:赵老师的“微信轰炸”特别有爱,被惦记的感觉真好!


一起战疫,做好学生最坚强的后盾

智能制造(中德)学院是学校特殊的一个学院,53名在德国的同学内牵挂着学生工作负责人苏庆刚和辅导员张艺群的心。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他们就针对身在德国学习的所有小伙伴发出安全提醒:“近期尽量不要回国,在国外保护好自身健康和安全,有任何不适以及状况及时联系……”

1名武汉同学,6名湖北籍同学也是他们的最牵挂,学院第一时间组建湖北小伙伴加油群,让小伙伴每天中午12点之前在群里报告个人状况。每天6位同学的“安全确认”既让老师、学院放心,同时也让疫情发生的严重地区的同学们相互鼓励,带来希望。苏庆刚说:“我们一定做好基础工作,做好所有同学最坚强后盾,与大家一起平安渡过疫情!”


做好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指导员

  “今天打卡了吗?”这是自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杨婷在关心班级同学之后常用的一句话。由于杨婷老师所带的班级为德语系,零基础的语言学习迫使学生们在寒暑假也要不断坚持,不能放松。这也是任职十年以来,她和班级同学一起努力坚持做的一件事。而长期养成的带班习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却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同学们不会因为无聊不断盯着手机去看疫情发展而引起焦虑;也不会因为无聊,看到信息后则即刻转发,引发无谓的恐慌。

班级共同打卡学习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学习,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打响之后,她号召同学们在学习之余,拓展手工、绘画、厨艺等技能,使自己班级的每一位同学过上了充实的寒假,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习惯。为了激发全院学生的学习热情,杨婷老师还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发起“网上学习”,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已搜集到各类常用学习资源14项,百余名同学参与其中,进行自主学习,做到“休假不停学”。


学生制作早餐、自学卡片制作


疫情在前、党员向前,疫情不退、党员不退

 “疫情无情人有情 武汉加油”,“隔得住病毒,但隔不住爱。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高杉老师首创了通过祝福接龙的方式展开每日疫情排摸,一句句饱含深情与期待的祝福,一条条整齐的接龙,传递着温暖,蕴含着希望。

认真查看班群每位同学回复只是高杉老师近期工作中一个小的片段。5个班级181名本科生、3个班级53名研究生信息统计报送,全院舆情动态监控管控,微信公众号推送采编审核,科创竞赛3个群的跟踪指导……虽然当下不能面对面开展思政工作,但是她马上适应了这种通过电脑、手机开展键对键、线连线的工作方式,全力全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除此之外,作为电子信息学院第四党支部支部书记,她制作推送了《电子信息学院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党员倡议书》,带领第四党支部22名党员同志填写了《战“役”进行时 我是共产党员我承诺》承诺书,充分挖掘党员典型,开展以《全力抗疫|因为,我是党员——岳飞扬》为代表的系列推送。她积极呼吁支部党员提高站位,担当责任,在抗击疫情中叩问初心,践行使命,真正做到疫情在前、党员向前,疫情不退、党员不退。


各展身手,体现我们的担当与责任

疫情面前,学生条线的每位成员都没有停歇。商学院第一时间建立了班级反馈机制,坚持了解每一个学生基本状况。辅导员符俊波说,“掌握学生的每日基本状况,是我们辅导员每日必做功课。”商学院还针对不同的同学有重点的开展不同的工作,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主动关心,启动困难帮扶机制;针对毕业班学生,提醒同学在疫情期间,做好防护的同时抓紧毕业论文的撰写,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专业储备,待疫情结束后能随时上场。电子信息学院建立了“防疫攻坚”、“防疫我们在一起”等10多个QQ、微信群以及“留校”、“在湖北”、“在武汉”、“返沪途中”四大重点人群的“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制度,每天在班级群里的一句“今天是否有异常情况”早已成为例行问候,一句“注意加强防护”早已成为一贯叮嘱,一句“不要提前返校”早已成为日常忠告。辅导员张书娟说  “此次抗击疫情,让我们每个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都贴得更紧,走得跟近了!”

学校的全体辅导员发出了给学生的一封信,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疫情特殊时期的工作、生活提醒;心理咨询中心开出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学生指导中心推出鼓励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过充实假期;校团委征集“达人课程”,为学生开设线上文化活动,丰富第二课堂;辅导员思政团队定期开展学社思想调研,动态掌握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学生工作没有小事,疫情就是命令,务实就是担当。学生条线全体同仁一直在齐心协力,播种正能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让我们一起加油,共同打赢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