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我校辅导员专业素养、职业能力,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我校于7月2日—7月11日举办了学校首届辅导员骨干培训班暨2019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营,训练营于7月11日上午在行政楼330举行了结营仪式,学工部、团委、二级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辅导员共60余人参加。 校党委书记孙培雷、副书记副校长李晓军出席结营仪式。
本次训练营采用“4+1+1+1+1”培训环节,包括四场校内专题讲座、一场学生工作研讨、一场校外专家讲座、一场团队建设活动、一场分组主题讨论,在形式多样的安排中,帮助辅导员树立树立职业理想、通晓工作理念、掌握基本技能。在专题讲座环节中,中国教育报记者董少校、学工部、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人力资源处分别就辅导员在公文写作、校园危机事件、学生党员培养、网络舆情、教学能力、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可推广复制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提高了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育人的时效性。
在团队建设环节中,运用团队心理辅导的方式,以提高团队融洽度和凝聚力为目标,开展了破冰的团队组建、团队协作的“合力搭建”“激情鼓掌”“环游世界”等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在拓展师的指导下,充分给予了辅导员展示才华、品质的机会,促进了辅导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培养了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协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在分组主题讨论环节中,创业课程、就业课程、思政课程、心理课程四个教学激励计划团队和学生指导工作委员会共五组就本次培训心得体会、课程开展、团队工作计划和思考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讨论。特别是就团队所授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积极的交流,在课时安排、一二课堂有效衔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校长胡晟参与分组讨论并就各组达成的共识性问题给与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建议心理课程团队增加适应性教育内容,帮助大一新生完成身份转变;建议就业课程团队转变考核方式,增加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性。
党委书记孙培雷回顾自身17年的思政工作经历,结合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学校工作的整体布局,对辅导员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新武器,要求辅导员在完成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要多观察多学习多提升,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二、“三全育人”体系为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新方向,辅导员要紧紧围绕“培养和造就卓越的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在学校党委推行的“一十百千万”和“七色花”计划中联动育人,着力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使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为我校“三全育人”工作做加法;三、师德师风和优秀学风建设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更应严格按照习书记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四、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新动力,学校将综合研究、着力增强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事业感、成就感,通过岗位能力提升、挂职锻炼等形式,鼓励辅导员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帮助大家成为职业型、专家型辅导员。同时,孙书记寄语广大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内因的重要作用,在工作岗位中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眼中时刻“有光亮、有正能量”,用热情和爱心感染学生、点亮学生;对自身发展充满自信,在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过程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训练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将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技能提升、交流分享融为一体,此次训练营取得圆满成功,加快了我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进程,达到了预期效果。各位辅导员在学习中感悟、在参与中体验、在交流中成长,夯实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了思政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王圆圆)